2015 年是秦皇岛 “十二五” 节能规划的收官之年,根据初步统计,秦皇岛市基本可以保证超额完成河北省下达的 “十二五” 节能任务。接下来的 “十三五” 时期是秦皇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将面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深化沿海开放改革及发展方式转型等多方面压力,能源需求和利用将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工作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推动全市开展节能降耗,确保顺利完成 “十三五” 期间的节能任务,结合秦皇岛市实际,中机院专家将在总结 “十二五” 期间能源消费特点的基础上,对 “十三五” 期间的全市能源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1 秦皇岛市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1.1 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在 “十二五” 期间,秦皇岛市的能耗总量总体呈现低速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低于河北省的平均水平。2010 年全市能耗总量为 942.6 万 t 标煤,到 2014 年增长到 1 024 万 t 标煤,同比 2010 年增长 8.64%,平均每年增长 2.16%。2010 年万元 GDP 能耗为 1.10 t 标煤,2014 年下降到了 0.85 t 标煤,累计下降 22.73%;201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2.49 t 标煤, 2014 年下降到了 1.55 t 标煤,累计下降 37.75%,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一定提升。
在 “十二五” 期间,秦皇岛市的终端能源消费品种除电力和热力外,主要包含煤炭、 焦炭、 汽油、 柴油、 燃料油、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石油制品等 8 种一次能源,其中传统能源煤炭仍占主导地位。
1.2 节能技术进步
“十二五” 期间,通过大力开展和实施节能工程,推广和实行节能鼓励政策,使得全市的节能技术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针对电力、 建材、 压延等高耗能行业开展的技术改造工程。重点工程包括方圆玻璃公司熔窑改造、 发电公司脱硫、 首秦资源综合利用发电、 安丰钢铁公司 TRT 等节能技改项目。二是积极研发和推广设计太阳能综合利用、 建筑节能技术及节能材料应用等 13 个项目,其中,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牵头研发的 “世界最大规模浮法玻璃生产线节能技术和成套装备” 填补了热端大型化关键技术的国内空白,节能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3 “十三五” 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
虽然秦皇岛市在玻璃工业、单线复合肥生产、 铝加工、 桥梁制造、 汽车轮毂制造及干红葡萄酒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秦皇岛市的经济总量尤其是工业总量依然偏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所占比例都比较小,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仅为 37.31%。“十三五” 期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按照环渤海经济圈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地处华北与东北结合部的秦皇岛,经济发展将迎来加速上升,进而对能源的需求将有增无减,所以想要在完成河北省下达的节能任务的前提下,再出色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将很艰巨。
2 节能对策
2.1 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在产业调整中,首先坚定不移地实施 “旅游立市”的整体发展战略,持续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强旅游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其次,按照 “物流港” 理念,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产业,力争将秦皇岛港由从单一运输改造成为现代化多功能物流型港口,并积极引导现有仓储、 运输、 代理等相关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及功能整合。再次,依托生物医药产学研基地、 富士康生产研发基地建设、 康泰医学系统数字医疗仪器、 开发区与 IBM 公司的战略合作等项目,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是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和体育业等其他第三产业,在加大煤炭运输的同时,加快港口结构调整,拓展杂货和集装箱运输,发展水果运输和装卸,不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抓住中超河北华夏幸福足球队将我市奥体中心体育场设为主场的有利时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化步伐,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大型体育项目,提高城市知名度。
2.2 实施工业内部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
结合秦皇岛市实际情况,全面提升玻璃生产、 粮油食品加工、 装备制造和金属压延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医药、 生物育种、 新能源、 节能环保、 智能电网、 新材料、 电动汽车及信息服务等八大新兴产业。以耀华玻璃工业园为依托,大力研发环保节能、 高附加值的新型玻璃,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建筑节能玻璃生产加工基地。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依托山船重工公司,加快建设山海关大型造船基地,推进与天威集团和哈尔滨动力集团的战略合作,依托新铁德奥、 天业通联及中铁山桥等企业,大力发展高铁设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确定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全力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以优势企业为依托,抓住当前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积极采用新型节能技术与先进设备,通过兼并重组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
2.3 工程技术节能
工业领域:突出电力、 钢铁、 化工、 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支持节能技术进步的优惠政策。电力行业中,继续发展热电联产和热、 电、 冷三联产发电技术;积极发展太阳能、 风能及核能等清洁能源;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和电网损耗。钢铁行业中,在政策上鼓励钢铁企业采用节能技术的前提下,以自备电站、 余热锅炉等集成手段,对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进行更加充分的回收利用,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2-3]。 化工行业中,合成氨生产采用大型化、 集成化、 自动化技术,优先选用先进节能工艺、 新型节能设备及高效催化剂,进一步加强合成氨的余热回收利用;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积极推动先进煤气化生产、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及高效节能脱硫脱氮等工业节能技术[4]。 在建材行业中,水泥生产中采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并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玻璃行业中,优先选用先进的浮法工艺,努力提高浮法玻璃产量比重至100%,对玻璃生产线产生的余热做好收集和利用工作;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外墙保温材料,提高环保节能型绝热隔音、 密封和防水材料的应用比例[5]。
建筑领域: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公益性建筑中,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推动地热能、 太阳能、 工业余热等在建筑中一体化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至 43%以上。加快推进市区和县城集中供热,2 年内力争全部实现集中供暖。
农业领域:在固定作业场地更多地使用电动机,降低燃油消耗;积极推广联合作业及少耕免耕等先进机械化农艺技术;推进高能耗农业机械的报废和更新换代,降低农业装备能耗,推广高效节能省柴节煤炉具;开发水能、 风能、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和节能减排,支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秸秆联户沼气,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开发,积极推广建设太阳能多能互补采暖房,加快风能开发和光伏发电建设。
交通运输领域:出台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交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更新替换速度,并逐步扩大到出租车和私家车领域。创新支持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建设充电设施,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共机构领域:对于有条件的高校、 机关、 医院等重点用能单位,鼓励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采暖、 空调、 照明、 食堂等重点用能系统开展节能改造工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进入政府采购范围。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 LED 照明、 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公共机构中的应用。
2.4 管理节能
新增投资项目时,充分利用有限的增量资源,限制高能耗、 低附加值项目的引进上马,鼓励低能耗、 高附加值项目的上马。如果出现增量能源不足的情况,可采用 “等量置换” 的方法,通过淘汰一批高能耗、 高污染企业,为引进优质项目腾出能源环境空间[6]。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但无法实行 “等量置换”的项目,采取 “有保有压” 原则,由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剂,保证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节能评估审查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节能评估审查与能源消费增量挂钩的机制。